做好這4點,戶外玩耍不會凍傷
眼下正是寒假,又正值東北一年中最冷的時節,孩子們戶外活動時,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凍傷。長春市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馬麗娜提醒您,一旦出現凍傷,5步正確處理。
什么是凍傷
凍傷是由超過人體耐受程度的低溫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。凍傷易發生于肢體遠端血液循環不良的部位,如手指、手背、腳趾、腳跟、腳背、腳邊緣、耳輪、耳垂、面頰。
凍傷原因
1.氣溫低。當氣溫降到-17℃以下,體感溫度降到-2℃時,極易發生凍傷。因為身體較長時間處于低溫和潮濕刺激狀態下,體表血管會發生痙攣,血液流量減少,造成組織缺血缺氧,細胞受到損傷,尤其是腳趾等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。
2.血液循環障礙。凍傷與局部因素有關,如鞋襪過緊、長時間站立不動等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,熱量減少。
3.人體調節和適應能力差。凍傷與全身因素有關,疲勞、虛弱、緊張、饑餓、失血及創傷等,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,使局部熱量減少。
凍傷的等級
一度凍傷:局部皮膚從蒼白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,之后紅腫、發癢、刺痛和感覺異常。
二度凍傷:局部皮膚紅腫、發癢、灼痛,早期有水皰出現。
三度凍傷:皮膚由白色逐漸變為藍色,再變為黑色,感覺消失。凍傷周圍的組織可出現水腫和水皰,并有較劇烈的疼痛。
四度凍傷:傷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,呈暗灰色。由于凍傷組織與健康組織交界處的凍傷程度相對較輕,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皰。
凍傷后的正確處理
1.凍傷早期,可用衣物或溫熱的手覆蓋受凍部位,以維持足夠的血供。
2.將凍傷的部位放進溫度在37℃~40℃的溫水里。因為凍傷部位感知遲鈍,容易造成燙傷,所以水溫最高不能超過42℃。在溫水里泡20分鐘左右,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增加末梢血液。
3.要及時喝高熱、高能量的飲品,讓身體暖起來,加速全身血液循環。
4.在凍傷部位涂抹藥膏,如凍傷藥膏、甘油、魚肝油、維生素類軟膏等,防止熱量揮發。
5.保護傷口,避免創傷。如果感染了,到正規醫院就醫。
注意:凍傷后,禁忌用雪或冰塊擦拭凍僵、干熱或緩慢復溫的肢體,避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;禁止對凍傷部位有任何摩擦;千萬不要烤火,避免凍傷部位因受熱過快而潰爛。
這樣做防止凍傷
1.玩雪前先熱身。熱身可以刺激血管擴張,使活動部位局部血流量增加,防止凍傷。
2.注意保暖。戴好手套、帽子、圍巾,可在毛線手套外面加一副防水手套,避免用手直接抓雪。
3.保持全身干燥。在玩耍過程中,保持手腳和鞋襪干燥。如果手因為玩雪弄濕了,可涂凡士林。
4.控制時間、多喝溫水。注意控制孩子玩雪的時間,玩一會兒就停下來喝口熱水,捂捂手,擦干頭上的汗,以免著涼。